這是前幾天自己講的內容,比較長一點,所以打篇文章來精簡一下內容跟分類一下之後可能會講的幾個主題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avoB-RnQpQ&t=92s&ab_channel=%E9%AF%96%E6%B2%82ChingE
自己重複聽了大概2~3次之後,再加上自己講的那1次
想表達的內容簡化一下,就是一個主題
如何讓自己可以一直持續健身下去
圍繞在這個主題之上,其實我們一開始健身會遇到幾個根本上的問題,先歸類成三個動
動機
動作
持續活動
在這三個動的基礎之上我們延續影片中討論的問題,會更清楚也可以變成之後的影片題材吧(?
首先會提到動機,做甚麼事情一定有個念頭,我們把它當成是動機或是初衷,之後會常常去檢視他,以及把這個當成是設定目標的一個基準
像我的動機就是減肥、跟讓自己變好看
因為我自己疏於控制,所以我的體重從本來大學的體重87~89公斤,到後面上份工作離職前,到達最重的時期108公斤,以及目前的93~95公斤
這中間隔了大概是5~10年,前五年因為年輕的代謝比較好會在92~95左右,後面越靠近30歲的代謝越差就變成108~110,才發現這樣下去真的不太行,除了拉自己的肚子覺得鬆鬆垮垮的,臉也圓圓的
看起來比例真的是不太優,所以想要改善自己的體態,再加上健身不像跑步或著說塔巴塔那樣子對膝關節比較不友善,先不提其他人,我自己就有感覺到一開始去跑步對膝關節有多大的負擔。
自身重量的變化也會讓腦袋不容易控制,感覺自己以前做得到,但現在都不行,這樣的挫折感也會讓持續活動的心產生偏差,會覺得自己怎樣都做不到。
但其實這是錯的,就如同我在影片中提到的,如果我們用遊戲的概念去設定自己的目標、每日任務、主線任務、支線任務跟幾個大型活動,或限定活動,其實會讓自己更容易產生成就感、滿足感,這才是能持續下去的動力
畢竟沒有人喜歡每天都是挫折或是辛苦或是壓力,到最後就是一個負能量的迴圈
我有很多的經驗可以解釋這些東西,不過如果繞著影片以及目前的改變,只稍微提一部分即可
目前已知想要達到大家的平均肌力,除了BMI值跟體重是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取得的數據,以及健康檢查之外,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如何?
可以從幾個角度去觀察
1.每天爬起來的難度
2.每天運動量的感受度
3.精神上的活躍度
從三個角度去檢視自己現在的狀況如何,這是最簡單的
複雜一點,就要去測試inbody和去計算每天的代謝,也就是網站上會有的熱量赤字的算法,跟觀察自己的肌肉變化(拍照或是照鏡子)
甚麼是每日任務,我們可以想像每天的運動量或是健身教練或網紅常常提到的菜單,這是可以參考的,不過我的作法是先簡單單純化,就是每天都要動30分鐘以上,方式不限(散步、跑步、跳舞、健身、皮拉提斯、有氧運動)
帶到主線任務,比較像是目標,我們要先讓自己減少重量,提升肌肉,要做不同的挑戰及調整,如同我影片提到的,我是從散步到買健身器材,控制飲食到穩定的時間健身,以及培養出想持續下去的心靈,之後可能還會去健身房
這代表了甚麼? 我們要有大目標,以及每日可以做到的小目標,這樣是持續起來會讓自己覺得是很簡單不複雜的,人腦是很神奇的,一旦養成習慣就會比較輕鬆,就像現在每天的刷牙洗臉,跟一天2餐或3餐,睡6~8小時
你有沒有想過,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,這就是習慣的力量,習慣後就成自然了,沒有特別去想但是會主動去做,而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
這中間當然也有牽扯到很多理論,有心理學、運動科學、營養學、行為科學之類的,但我們先不討論這些
先專注在養成自己的運動習慣,覺得不影響生活了,變成每天的日常之後,就先成功50%了
而這就達成了剛剛上面提到的兩個動了,動機和持續活動
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動機才有辦法持續活動下去,但持續活動又需要配合一些激勵的行為,這個我個人會帶入一些心理學的部份去做調整,但動機越清楚是越理想,畢竟自己都不清楚的動機
別人說得再多,都不曉得自己為何要這麼做,完全的處在了一個被動,而我們都很清楚,被動的活動通常都沒甚麼好的結果,這不是我們要的
所以我們會清楚自己想要的,跟自己不想要的
這樣會更方便我們理清頭緒
第一步就是確認自己的動機,設定了自己的目標,再來就是持續下去
持續下去一定會遇到問題,我們要準備好面對不同問題的處理方式
而不是逃避遇到的問題,如果一直逃避我們就持續不下去
最後才是討論動作
動作就是剛剛提到的不同的運動方式
可以說很單純也可以說很複雜
這都是需要去學習、實驗、反覆的驗證之後
才會找出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出來
所以這個雖然很重要,卻又不是太著墨的地方,因為很多事情有動機,有目標之後,自然不用別人提醒就會去尋找和驗證方式
而一開始一直知道動作要怎麼做,卻不去做
這樣還是甚麼都沒做
從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開啟第一步之後
我們再來討論後面的部分~